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
ico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术交流 >

关于将健康安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相关建议

来源:未知 作者: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 时间:2023-02-14 21:28  打印 关闭
2020年1月以来,始于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近年来城市公共安全领域最大的“黑天鹅”,其严重程度已超过 2003年SARS事件,令全国乃至世界卫生组织高度关注。严峻的疫情形势凸显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2月14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指示“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处于国土空间规划与现代治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城市作为人口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展迫切需要建立起与公共卫生的紧密联系,必须未雨绸缪建立“韧性”和“健康”的国土空间,使其具备抵抗灾害冲击、有效预警、有序恢复甚至提质增效的能力。
尽管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大规模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实践,但我省在健康安全防疫这一领域仍然存在短板和不足,因此我建议,辽宁省应以沈阳为率先示范,尽快将健康安全防疫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管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免疫力,具体如下:    
一、刚性管控,强化国土安全
建议将健康安全防疫规划与防洪、消防、防震等防灾规划同等对待,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在“双评价”阶段即梳理重大安全隐患事项和空间,并作为刚性底线管控。完善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全面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二、平疫结合,建设健康中心
依托中国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等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促进沈阳建设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国际医学交流中心。进一步考虑加强保障专科医院和急救中心建设空间,促进诊疗分类分级,保障预留重大卫生安全“非常态”应急集中救治场地,快速补位“常态”公共卫生服务设施。
提前明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战疫”防护要求,尤其做好体育、文化、展览、闲置工业厂房和酒店宾馆的功能改造应急预备方案。夯实生命线工程,预先做好重大安全事件条件下交通-物流、市政-能源、通讯保障等生命线工程的应急方案和预留通道,确保“人员隔离、物流不断、信息畅通”。
三、就近分诊,倡导社区共治
应以15分钟生活圈为载体,将社区治理与卫生防疫相结合,基于城市空间结构和人口分布,切隔为大分区和小社区,将寻诊确诊的功能“下沉”到定点社区医院,将疑似隔离观察快速稳定在家庭空间,就近诊断能够减少疑似病例的空间接触面与并加快病例甄别速度,以空间的分散化换取整体救治的时间机遇期,减少交叉感染的概率,最大程度分担中心医院的救治压力。
四、动能转换,催化新兴业态
突发事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城市功能和行业的演替变迁,倒逼健康型、智慧型和非大众消费型服务业升级,相关的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环节都应做出快速响应保障经济转型和快速恢复,如进一步加强土地的混合利用,倡导慢行社区,减少非必要的长距离交通;促进医疗装备产业园区落位,适当降低大健康产业基准地价;允许社区嵌入“轻创”功能,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供包容性发展空间等;倡导采用智能和装配式建筑模式,应对突发事件的“1.5级开发”。
五、融合创新,监控城市体质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以动态网络开源数据和商用数据为洞察,城乡规划、疾病防控、社会公共管理等多部门、多学科、多行业密切协同,推进“城市空间防疫力”检查。从“核心、轨迹、密度”等多方面刻画城市“疾病地图”,耦合分析各类公共卫生疾病与城市空间的灰度关联,实时监控并模拟各类隔离和疏散产生的流动性变化,预警各类城市公共活动的潜在风险。
 


李晓宇,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建筑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

关闭